清真美食物联网行业平台现全面招商,热烈欢迎!17791241741
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新闻
从街边小吃成清真名店 南来顺风雨七十载 北京变迁都写在菜单里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03-19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548
  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不同地方也有独具特色的小吃。比如说北京的炸灌肠,天津的煎饼果子,和新疆的羊肉串。对于什么是小吃,美食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。在老北京的文化中,比较通行的说法是,凡是能吃在手上吃的都可以叫作小吃。还有一种说法是我比较认可的:当年北京的旗人一天只吃两顿正餐,在上午十点来钟和下午三点多钟各吃一顿。在每天其它的时间段中,大家如果饿了就随时找点吃的,比如爆肚,豆汁,驴打滚什么的,这些都可以用来顶饿,但是又能不当正经饭,就被归类成北京小吃了。
    小吃不能当正经饭,但是北京偏偏有一家名声很响的餐馆,把小吃做成了宴席,不仅食客们排着队来,而且大厨还因为做小吃得了大奖。这家店就是北京清真名店“四顺”中的南来顺。至于为什么它家为啥能把小吃做的那么大,还要从老北京南城的历史说起。
   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北京的南城生活着很多回民。这些回民没有什么固定职业,也很少有人能有钱租个门脸做生意,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好手艺。俗话说“艺不压身”,他们靠着“两把刀和八根绳”在北京的南城打下了三分天下。这两把刀说的是一把切羊肉刀和一把切年糕刀,八根绳则指的是肩挑的担子,前后各有四根绳子拴起两个筐。当年,回民兄弟们就是这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,售卖各种清真小吃,成为北京南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。
    南来顺的创始人石昆生就是这样一位闯荡江湖的“回回”,因为他做的爆肚特别好吃,所以大家送了他一个“爆肚石”的名号。随着爆肚生意越做越大,1937年,石昆生盘下了一个小门脸,雇了十来个人,经营小吃和家常菜,取名南来顺。当时,紧挨着南来顺的还有著名的"豆腐脑白"。和“爆肚石”一样,因为大家用的都是祖传技艺,不传外人,而且用料和口味独特,所以南来顺很快创出了自己的品牌,成为当时名震四方的“京城小吃第一家”。
    新中国成立之后,位于菜市口丁字路口的南来顺仍然是北京地界上最大的小吃店。老北京的烧饼油条,驴打滚,艾窝窝,豆汁焦圈,只要是你能叫的上来的北京小吃,都能在南来顺找到。让人不可思议的是,一家专营小吃的店铺,竟然能与主营涮羊肉和各式清真大菜的东来顺并驾齐驱。
    虽然小吃大餐我都爱,但是每次去南来顺,我都会雷打不动地点一碗豆腐脑,还会来上两个焦圈。他家的豆腐脑不仅滑嫩鲜香,而且卤多料足,大块的肉丁吃着非常过瘾。南来顺的焦圈也是一绝,金黄香脆的焦圈,咬一口下脆得能化在嘴里,美在心里。经过七十多年的沿革和发展,如今的南来顺已经大大的不同了。前几年,当我带着吃北京小吃的念头来到南来顺的时候,发现它已经变身成为爆烤涮样样行的大餐馆。就连小吃也被他家做成了大餐,推出了著名的小吃宴。几十种小吃摆满一桌子,不多叫几个人来吃,还真是吃不完。风风雨雨七十载的南来顺,是北京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如果你想更多了解北京,必须要去南来顺“搓一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