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6个民族56枝花,我国是多民族国家,其中回族是人口较多,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。回族从唐代起源,明代时期最终形成。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的主要聚居,而云南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,回族人口超过了20万。
在云南省新昆明一小时经济圈中,昆明所辖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,有7万多回族人。
在寻甸县的街头巷尾,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回民饭店。回民清真食品是由回族特有的风俗习惯生产、经营的动物肉类及其衍生物如乳类等食品,清真食品不仅是宗教信仰下的严格饮食禁忌,质朴的饮食理念也是其价值所在。道家用“清真”一词表示“纯真朴素”、“幽静高洁”之意,清真食品不仅存在于概念与形式,其风味更是别具一格。
在寻甸县的清真美食中,牛干巴一定是最特别的存在。
吃得咸盐,听得淡语”,是寻甸回族的一句俗语。这“咸盐”说的就是清真牛干巴。回族人宰杀肉牛之后,为便于保存把牛肉加盐,搓揉风干,这就是牛干巴的腌制传统。乍眼一看,牛干巴确实长得和腊肉、咸肉非常相似,但如果据此认为牛干巴仅仅是咸肉而已就大错特错了。
最幸福的土牛,最虔诚的程序,成就最美味的牛干巴
汉族人擅长制作火腿、腊肉,云南人更是各种腌制品爱好者。云南的回族人最擅长腌制干巴,尤其以寻甸、会泽回民聚居区的牛干巴最为出色。
寻甸县河流湖泊星罗棋布,水草丰美,气温适宜,非常适合黄牛的养殖和腌制牛干巴。700多年前,寻甸地区就开始制作牛干巴,当地的回民家庭世代传承腌制牛干巴的手艺,因此寻甸牛干巴远近闻名。
寻甸牛干巴选用不再劳役的壮年土牛,以嫩草催膘,以中草药调理脾胃,以精细饲料精心喂养。为了让牛睡得舒服,人们还用干草垫厩,时常给牛梳理皮毛,“厩干食饱牛长膘”,土牛养得毛光水滑、膘肥体壮,寒露时节就是宰牛腌制牛干巴的好时候。
虽然牛是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动物,但此生能被温柔以待,以身心的愉悦享受来度过最后的时光,对于寻甸用来制作牛干巴的牛来说也不枉此牛生了,而这也是寻甸牛巴干风味绝佳的原因之一。